世界突然發(fā)現自己陷入了一場健康危機、一場經濟危機和一場流動性危機。因此,許多經濟體面臨的,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規(guī)模的衰退,而不是2009年那樣的大衰退。
大蕭條的一個重要教訓是,富裕國家政府通過美國的《斯穆特-霍利關稅法》(Smoot-Hawley Tariff Act)和英國的《反常進口法案》(Abnormal Importations Act)等措施,引發(fā)全球保護主義,導致貿易和資本流動大幅放緩。事實上,這種“各國為己”的政策總是全球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。
過去20年的每一次重大全球危機,都是中國加強外交關系的機會。
美國總統(tǒng)喬治·W·布什(George W. Bush)和巴拉克·奧巴馬(Barack Obama)都將中國列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。但在每一個案例中,中國都成功地扭轉了局勢——首先是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后,通過在反恐項目上的合作,然后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,幫助刺激全球需求,穩(wěn)定金融市場。
同樣,在歐元區(qū)債務危機期間,中國通過購買希臘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債券,加強了與歐洲的聯系。它還增加了從歐洲的進口,增加了在歐洲的投資。
通過幫助領導全球應對新冠疫情危機,中國可以將其對美國的防御和被動姿態(tài)轉變?yōu)楦_放、更主動的姿態(tài)。幸運的是,中國領導人既清楚面臨的挑戰(zhàn),也清楚面臨的機遇。
首先,美國生產醫(yī)院所需的棉簽、呼吸機、口罩和防護裝備的能力有限。因此,中國應主動提供供應品和設備,并分享其關于新冠病毒的數據和臨床經驗。此外,中國應保證其醫(yī)療供應鏈的持續(xù)運轉,并抵制任何誘惑——不像少數人建議的那樣,切斷向美國出口藥品和維生素等基本物資。
其次,中國可以成為全球需求的支柱和關鍵供應的來源,因為隨著中國準備解除封鎖,中國企業(yè)現在正在恢復生機。通過穩(wěn)定全球供應鏈,并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幫助維持商品的流動,中國可以悄悄地駁斥已經開始形成的“脫鉤論”。
在新冠病毒威脅到近期達成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完成之際,這些努力尤為重要。盡管作為協議的一部分,中國承諾在2020年購買價值128億美元的美國服務,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將用于旅游業(yè)。
此外,某些商品的需求將無法從中國得到滿足,而其他一些商品將無法在美國生產,從而導致短缺。因此,新冠病毒大流行為兩國提供了一個好理由,來推遲進一步的關稅上調,并給彼此一些喘息的空間。
第三,中國應該向發(fā)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,這些國家通常在全球經濟衰退時陷入困境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缺乏成為主要貸款機構或流動性提供者的資源,而世界主要國家的央行大多提供互換安排。正是中國人民銀行在葡萄牙、阿根廷和埃及的金融危機期間提供了一攬子救助計劃,并承擔了信貸風險。
最后,隨著中國領導人抓住這個機會恢復與美國的關系,兩國的私企也在共同努力。美中兩國的醫(yī)療公司正在合作生產和銷售新冠病毒的檢測試劑盒。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將與中國的研究人員合作(其中包括著名醫(yī)學專家鐘南山),開展一個為期5年、價值1.15億美元的冠狀病毒研究項目。
在傳播有關新冠病毒危機的信息時,速度、透明度、準確性和科學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。疫情的大流行不是吹捧任何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或方法優(yōu)越性的時候,更不是爭奪全球主導地位的時候。中國應該通過幫助其他國家來贏得信任,這不是出于戰(zhàn)略利益,而是出于道義。